尿蛋白
尿有泡泡而擔心自己的腎臟功能有問題,要求檢驗腎功能。為什麼會有蛋白尿呢?那些疾病會引起蛋白尿呢?正常的人每天排泄到尿中的蛋白約100-150mg。
尿蛋白的檢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,較精確的定量方法:要收集一天小便中的蛋白排泄總量來測量,但是較麻煩且不易收集完全。一般定性分析最常使用,只需將試紙放入尿中,看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定,越多「+」代表尿中蛋白的「濃度」較高,但不一定代表尿蛋白排泄總量較多,因為受檢查時尿液濃稀的影響。
最好是起床第一次解的尿。若複檢結果是陰性,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蛋白尿,若複檢仍是陽性,則需做定量檢查(收集24小時尿液),進一步診斷。
尿液檢查試紙定性結果常分為:
1) negative陰性(表尿蛋白濃度少於10mg/dl)
2) + (30 mg/dl, 推估每天大約流失300-400mg蛋白質);
3) ++ (100mg/dl)
4) +++ (300mg/dl)
5) ++++ (表尿蛋白1000mg/dl以上)
蛋白尿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四大類:
一、腎絲球通透性改變(如腎病症候群)。
二、腎小管無法回吸收蛋白質(如Fanconi症候群)。
三、腎絲球濾出大量的蛋白,超過腎小管回吸收(如多發性骨髓瘤分泌免疫球蛋白之輕鏈)。
四、增加組織蛋白的分泌(如腎盂腎炎時Tamm-Horsfall黏蛋白分泌增加)。
臨床可區分為:
(1)暫時性蛋白尿:當病人有脫水,發燒,膀胱炎,腎盂腎炎,天氣太冷,激烈運動,服用止痛藥,或高熱,急性疾病,懷孕,高血壓,心衰竭等情況下,即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。
(2)姿勢性蛋白尿:與病人身體的姿勢改變有關。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。一般人經過長時間活動、走路、劇烈運動、站立後、或前屈,蛋白尿便會出現,平躺時測量,就會消失。
(3)持續性(病理性)蛋白尿:當腎絲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損壞時,就會有持續性的蛋白尿。腎絲球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,大致可分為兩大類:
●原發性腎絲球疾病包括急性腎絲球腎炎(急性腎炎)、慢性腎絲球腎炎。
●繼發性腎絲球疾病:由身體其他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、硬皮病所引起的腎病等。另外,常見的糖尿病引起的腎病,稱之為糖尿病腎病變。大部分受糖尿病影響而引起腎病的病人,都會排出蛋白尿;即使每天只是排出微量的蛋白質,病人的腎臟已經受到糖尿病影響,日後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破壞,所以當糖尿病病人發現自己有微量的蛋白尿時,便應該及早求診,以便接受適當的治療。
(5)肥胖:若病人過度肥胖,體重超重會增加腎臟的負荷,將導致蛋白尿。
有尿蛋白先不要慌,先要排除偽陽性的可能,再進一步追究病因,畢竟大部分尿蛋白陽性反應是良性,不必過度緊張。一旦有持續性蛋白尿,且排除良性蛋白尿的可能,則需做進一步的檢查,如24小時尿液收集,其他抽血檢查,腎臟超音波或腎臟切片加以確認。
患者有持續性的蛋白尿,應該進一步地探討蛋白尿的成因:
首先是病史:
1. 特別是糖尿病、紅斑性狼瘡、高血壓以及某些會造成腎絲球病變的感染症,如病毒性肝炎、梅毒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;有紅斑或關節炎可能暗示有血管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。
2. 藥物使用的情形;靜脈藥物成癮者常有類似局部腎絲球硬化症的病變;大量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者可能導致大量蛋白尿;
3. 懷孕時出現尿蛋白可能暗示有子癇前症發生;
4. 愛滋病患者會有快速的腎功能惡化及蛋白尿,
5. 家族性遺傳腎病也會引起蛋白尿。
理學檢查:
1. 注意血壓以及眼底的變化,眼框週圍變暗,則可能有類澱粉沈積,視網膜的檢查可發現早期糖尿病的變化;
2. 心臟大小、皮膚病變等;
3. 紅疹的存在可能是紅斑性狼瘡、血管炎;冷凝球蛋白血症;
4. 體重下降,要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,許多惡性腫瘤如肺癌、大腸癌,也會有蛋白尿的產生。
治療方面基本上取決於正確的診斷,不同疾病的治療也不相同。跟醫師好好配合治療、樂觀的面對慢性疾病是不二法門。
常見良性蛋白尿的原因
脫水
情緒壓力
發燒
熱中暑
發炎
劇烈運動
部分急性病症
姿勢性蛋白尿